西藏自治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于1月13号至16号召开、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于1月12号至15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周亦峰、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谢会昌分别介绍了“两会”筹备工作情况、主要任务和日程安排,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周亦峰表示,过去五年,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站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人大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年来,政协十一届自治区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始终着眼于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谢会昌表示,十一届政协履职的五年,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广泛凝聚共识,助推“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努力把人民政协制度转化为治边稳藏效能,开创了我区政协工作新局面。(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尕玛多吉、杜倩见习记者石永程)
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
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靳昊)最高人民法院11日对外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旨在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2013年1月1日起,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10年来,环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国法院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组织)2426个,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建成覆盖全国各层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国家。全国法院探索创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技改抵扣、认购碳汇等裁判执行方式,共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司法确认案件1.6万余件。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共10件,涉及走私洋垃圾、毁损自然遗迹、偷排船舶污水、非法采矿、破坏公益林地等不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类型,涵盖数人侵权、生态环境损害后果认定、修复责任承担和验收标准、技改抵扣、应急处置措施和费用承担等实体规则,以及诉前磋商、司法确认、先予执行等程序规则,有助于丰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适用。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4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